_0
_1
_2

半月板是一个不起眼但又神奇的部位,也是最容易遭受运动损伤的组织。当半月板出了问题,等待你的,是一条漫长的康复之路。看完这篇文章,你就会知道为什么我们一遍又一遍的去强调保护你的膝盖。

摆满了冰冷器械的复健训练室里,在我旁边,一位进行了右腿前叉韧带手术的棒球运动员(他的右腿需要在术后进行弯曲训练),正在咬紧牙关承受着 3 个复健师给他的压迫:一个帮他固定胯部,一个帮他支起大腿,一个用极大的力气压迫他的右腿进行弯曲。

终于,他坚持不住,发出了惨叫……这种惨叫是这间复健训练室里经常发出的声音,就在他的曲腿训练进行完后,其中的两个复健师就转向了我,接下来,就是我的膝盖,和我的惨叫。

半月板之殇

相比这位健硕的棒球运动员,我就幸运得多,我的受伤部位是半月板,比他的韧带受伤要轻很多。就在三年前的一场足球比赛后,在开车回家的路上,我隐约感到右膝内侧后部有些许的酸痛,我认为这只是通常激烈运动后的胀痛,并不以为然。一个月后,我在瑞士的滑雪胜地采尔马特痛快地滑了一整天雪,又在卢塞恩进行了一次强度不大的徒步。

在回家的飞机上,坐在狭窄的经济舱座位上,我觉得我的膝盖钻心地痛,不得不频繁站起来在机舱里走走,以至于空姐看到我第N次走到机尾的备餐区时,试探性地问我:先生您需要点儿什么?回到国内,我立刻去最好的综合性医院拍了核磁共振,诊断结果显示右膝半月板内角撕裂,医生的口气异常地“小意思”,“撕裂区域不大,不到做手术的程度,减少剧烈运动,并注意在运动中佩戴好护膝就行”。

在医生保守治疗的建议下,我戴着 NBA球星同款迈克达威护膝,依然坚持着每周一场足球赛, 时不常去健身房撸个铁,甚至,还完成了我人生的第一次铁三,当然,是一次标铁,而不是虐到死的大铁。

而最终悲剧的发生,却没有在运动场上,保守治疗了整整 3 年之后,我却倒在了一次扛着我的唱片机上楼时。在踩台阶时,我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股四头肌没有支撑稳我的腿,右膝明显地打晃了一下,之后,就是钻心地疼。

新的核磁共振显示,我的右膝半月板三度撕裂,已达到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程度。现代的关节镜手术已经十分成熟,仅需要在膝盖左右各打一个半个小拇指指甲大小的小孔,2 个小时就能完成手术。

而导致我的膝盖没有支撑住我的身体的原因,也是那个护膝——出于心理作用,我不仅在运动时戴着它,甚至平时也经常使用,结果,护膝让我的膝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严重降低,在不戴护膝时,肌肉已经不能为膝盖提供足够稳定的保护了。

拯救半月板

半月板是一个不起眼,但是极其重要的关节组织。它隐藏在我们的膝关节里面,位于胫骨和股骨之间,帮助提高关节面的吻合度,减少摩擦,吸收冲击力。我的主治医师形容,半月板就像是一个鞋垫,帮助你的鞋底来缓冲来自脚的压力。如果你的半月板撕裂了, 就像你的鞋垫烂了,如果脚还一直在上面踩的话,那鞋垫就会越来越烂。换句话说,就是你的半月板的破损会越来越大。

半月板作为最容易遭受到运动损伤的部位,被专攻关节疾病和运动医学的医生们视为一盘小菜:基本上,你不会看到主任医师亲自下手去进行半月板手术,对外科医生来说,这是他们的入门级手术,他们在手术中所要面对的唯一一个小问题,就是决定要对撕裂的部分进行缝合还是清除。

半月板是纤维软骨,本身没有血液循环,只是在边缘和关节囊连接的部分,有毛细血管分布。所以,边缘有血管的部分叫做红区,接近关节中间没有血管分布的就叫白区。白区这部分半月板就像一张普通的纸一样,没有愈合能力,一旦撕裂,就像一张被撕了口子的纸,永远也不会愈合,只能将撕裂部位清理圆滑,来维持半月板在关节之间的缓冲能力,并保持半月板不会因关节的活动而继续破损;而红区部分和你的皮肤一样,在进行缝合之后,拥有自我愈合能力,可以重新生长为一块完整的半月板。

然而,医生们并不能通过核磁共振的片子就十分确定撕裂部位是在白区还是红区,所以无法在进行关节镜手术前就告知你清理还是缝合半月板,只有当关节镜从你的膝盖伸进去之后,透过电子显示器,才能知道你面临的是缝合,还是清理。

幸运女神再一次在悲剧中垂青了我,通过关节镜的观察,我的半月板损伤部位在红区,可以进行缝合,而且只需要缝一针。虽然手术是以局部麻醉开始,我一直保持着清醒,还能和麻醉医生闲聊我的纹身的话题,但力求稳妥的医生还是在手术全部结束,我被推回病房后才告诉我这个好消息。

消失的肌肉

一天以后,伴随着固定支具和双拐,以及麻药过后的疼痛,我开始下地行走。

进行半月板清理的患者,在术后第二天就可以不用支具和双拐下地走路,但如果进行了缝合,为了保证缝合处不出现意外,手术腿不能负重,需要使用双拐 4周,并佩戴支具 6 周。

然而,真正的考验现在才刚刚开始,在佩戴支具,使用双拐,限制走路时间一周后,我发现我那曾经肌肉匀称的右腿,已经萎缩得就像一条女人的腿。在打开支具,暂时离开拐杖的时候,每向前走一步,都几乎完全感觉不到肌肉对于膝关节的支撑,每一步,右腿都在打软。艰苦的康复训练就从恢复右腿消失殆尽的肌肉开始。我的一位花样滑冰运动员朋友,曾经经历过右侧脚踝外侧副韧带重建和左侧脚踝肌腱复位的手术,手术之后,她花了半年的时间重新学习走路。而我和她一样,复健的第一步,都是从让右腿学会绷劲儿开始。

直到复健师要求我尝试右腿绷劲儿,我才知道,我连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都做不出来了。在经过几乎一整天的练习之后,右腿的股四头肌才能勉强以三个步骤完成绷紧:1. 大脑传递信号,做好绷劲儿的准备,2. 股四头肌完成紧张动作,3. 肌肉收缩绷起。一个机能正常的人,可以下意识地在百分之一秒就完成这个动作,而我却至少需要一秒多的时间。

膝盖里的饿虎

在支具和拐杖的保护下,右腿的使用率被降到了最低,在复健室里,离开这两个帮手,就需要重新激活大腿股四头肌,这是重新学习走路的第一步,同时,还要让术后肿胀且僵硬的膝盖逐步能够弯曲。

先是简单绷直右腿然后 45 度抬腿,快起慢放,我先用左腿试了一下,轻松 50个没问题,而当我用右腿做到第15 个的时候,我觉得我的后槽牙已经快要被咬碎了,我从来没有觉得这条腿有这么沉重过。然后是屈膝,就在第一天,我的膝盖仅仅能弯曲到 70 度角,显然,这不合格。

于是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在帮助棒球运动员进行完当天的复健训练之后,两位复健师转身对我的膝盖开始进行弯曲“摧残”。

被硬掰膝盖弯曲的感觉,就像是膝盖里面有一只蠢蠢欲动想要冲出来的老虎,它一边用牙齿撕咬里面的肌肉和组织,一边用力地向外顶,终于,我可怜的忍耐力也到了极限,从咬牙切齿,变成大口大口地出气,再变成压低嗓子的呻吟,最后,那只老虎终于冲了出来,我也终于惨叫出了声音。

第一周的复健都以上面两种训练为主,一周过后,我的膝盖已经可以从 70 度弯曲到 90 度,但股四头肌的进步,仅仅体现在绷紧的速度从1秒多下降到1秒而已。

重新学走路

从单一的直腿抬高开始,经过两周的时间,复健师开始给我上量:2 公斤的沙袋被套在了我的脚腕上,开始进行负重抬腿。从10 个开始,到 15 个,再到 20个,每隔两天逐渐上量。每一次的训练结束,我都能深刻地感觉到我的股四头肌的存在,是的,不是因为它的强壮,而是因为它的酸痛,以及在做每组最后几个动作时,它几乎和蜂鸟的翅膀一样频率的抖动。

屈膝的训练也从来没有停止过,瑜伽球、弹力带、复健室的墙,甚至连家里床头的雕花都成为了训练屈膝的道具。复健第一周,我达到了 90 度,第二周达到了120 度,第三周的时候,可以进入140 度了,当角度不再是最大的问题,那么尝试下地走路就可以提上日程了。第四周,复健师终于决定让我摘除支具和拐杖,在复健室内开始进行走路练习。对着镜子,我走出了手术之后的前10步,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别扭的走路姿势,先是左腿向前跨出,然后右边的胯部,笨重地带动起右大腿,然后右大腿以一个奇怪的甩动,将小腿再带到前面,直到右脚着地,我的右边膝盖都没有弯曲超过 10 度。

纠正走路动作,就从最简单的迈步开始。每天,我要重复向前迈一步的动作至少300 次,然后再尝试走出第二步,从范伟式的迈步开始后的整整一个星期,我最多也仅仅是走了两步,复健师从来不让我再去尝试迈出第三步。其实,我自己也对迈出第三步不抱有太大的信心,我真的很担心,第三步我会腿一软,直接扑进复健师的怀里去。

又一周之后,在尝试了数千次的“迈出第一步”之后,我终于开始成功地走完接下来的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直到从复健室走到自动贩卖机买一瓶绿茶,或者下了出租车不借助外力走进复健室。

从走到跑

20 多节复健课过去了,再过几天,我就要到马尔代夫去度假,这是在手术之前就已经安排好的行程。按照原计划,我要在那里的某个五星岛上痛痛快快地冲 5 天的浪,然而这次手术彻底打乱了我的计划,我的主治医生告诉我:冲浪?不可能的,游泳?也是不可能的。

现在是我手术后的第 6 周,至少还需要 6 周,我才能够进行简单的快走或者适量的游泳,要恢复足球、篮球、跑步这种高强度运动,则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不仅仅是要等待半月板的愈合,还需要练就足够强劲的肌肉去支撑膝盖,保护半月板,否则,这个重要的“鞋垫”很容易再次受伤。

好了,我的马尔代夫之行,只能以坐在躺椅上看日落为主题了。

膝关节自检法

膝关节是否损伤,MH提供以下自检方法。

动作指导:体能康复师牛诚

方法一 : 单腿下蹲

检查器材:台阶或高台

动作目的:检查是否存在膝关节不稳

起始动作:(以左腿为例)左腿站在踏板或台阶上,另一条腿悬空,双手向前平举。

动作流程:左腿单腿下蹲至最低点,右腿向前伸,膝关节伸直,左腿蹬地发力站起,回到起始位置。

动作要点:始终保持身体正直,下蹲时左膝与脚尖方向一致,盆骨摆正没有偏斜,右脚保持向前方抬起的姿势,尽可能保持不接触地面。

正确的练习感觉

臀部、大腿肌肉酸胀疲劳;膝关节没有明显晃动;关节没有发空的感觉。

可能存在膝关节不稳的情况

不能匀速下蹲至最低点、右膝内扣、盆骨偏斜、膝关节

内部发生弹响。

方法二 : 单腿屈膝平衡

起始动作:(以右腿为例)单腿站立并微微下蹲,保持膝关节屈膝至角度约 120 度,保持动作10 秒。

动作要点:始终保持身体正直,下蹲时右膝与脚尖方向一致,骨盆摆正没有偏斜,左脚保持向后方抬起,尽可能不接触地面。

正确的练习感觉

脚趾、臀部、大腿肌肉酸胀疲劳。

练习时身体左右偏斜、右膝內扣、盆骨偏斜、感觉胫骨有向前滑动的感觉。

走进手术室or健身房

运动创伤之后,特别是关节韧带、软骨以及关节软组织受损出现功能性障碍后,在治疗方式的选择上,大家往往会同这位运动员一样两难,如何正确决定?有三个因素需要考虑:

第一,要看受伤的严重程度。如果是韧带全部撕裂,造成关节的严重不稳、患者希望完全恢复,那就应当采取手术方案,毕竟手术是一种修补或重建的最有效快捷的方式。如果像这位运动员那样,虽然有明显的疼痛和功能障碍,但其韧带并没有完全撕裂,关节还有一定的活动余地恢复一般的正常功能,必要时可以采取保守疗法。

好消息是:人体的各个组织有着程度不同的自我修复和代偿潜力,如供血充分的肌肉出现损伤,恢复得就较快;而软骨、韧带、肌腱由于供血较差,恢复得就慢些。所以,可以利用肌肉等组织,帮助人体恢复受损的功能。比如,关节周围有肌肉,关节岀现不稳时可以通过强健肌肉力量等方法来帮助加固,起到代偿作用。又如,前交叉韧带损伤后,可以由股后肌肉协助完成前者的功能。同样,后交叉韧带损伤后,其功能可以由股四头肌来协助完成,这就为患者采用保守疗法,延迟手术时间甚至避免手术提供了很大的可行性。在我国运动界,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如跆拳道奥运冠军陈中、蹦床世界冠军黄珊汕,分别在前交叉和后交叉韧带上受到损伤 , 她们都是通过保守疗法,坚持了两届奥运会之后才做手术的。但是,保守疗法的作用也不应夸大。如果出现类似跟腱完全断裂等现象,由于其周围没有肌肉组织,处于无所助援的境地,还是选择手术治疗为好。

第二,要考虑对功能恢复的期望值有多大。如果你热爱户外运动,出现了前交叉韧带撕裂,特别是完全断裂的严重伤情,如果不做关节韧带重建术,其关节的稳定性,特别是应付剧烈运动的能力就会下降,甚至无法再享受运动**。

第三 , 要权衡恢复时间的影响。职业运动员以比赛为重,一次交叉韧带重建术的完全恢复时间约需 6 个月,所以对于有比赛任务的运动员来说很难接受,只能考虑保守疗法。此外,国际流行一种术前康复理念和方法,即让一部分适宜患者(如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断裂者)先进行一段康复,等关节肿胀基本消失,并发症减少后再行手术,其疗效更好。

最后强调一点, 无论采用哪种治疗方式,都需要良好的康复来保证疗效。不要以为只要手术了就万事大吉了。康复的重要性不亚于手术本身。不管你进不进手术室,都要走进健身房。

本篇文章原载于《男士健康》2019年7月刊

END